服务热线:18633455107
0311-83955907
2022年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运行概况及2023年展望93
2022年,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经历了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全球经济继续走弱,国内疫情影响严重,国内、外市场需求收缩趋势更加明显等叠加因素的影响下,行业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冲击,生产、销售、效益各项指标降幅扩大。在负重前行的过程中,行业整体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不动摇,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方向,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行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全面提升,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综合集成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助力工厂实现数据化管理、数据化决策、数据化应用;积极探索绿色能源利用,广泛开展氢氨、电能燃烧技术应用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一步推广;头部企业拥抱资本和兼并重组的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逐步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一、2022年建筑陶瓷行业运行情况 1、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2022中国瓷砖(瓦)产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陶瓷砖产能从2020年的123.2亿平方米增长到2022年的125.6亿平方米,增长率为1.91%,两年间全国建筑陶瓷生产线淘汰275条,淘汰比例近10%。产能“逆增长”态势的背后说明了两个提速:一是过去两年间,行业的淘汰洗牌在加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二是设备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单线产能明显提升。根据协会调研掌握的情况,事实上有近25亿平方米产能的装备由于设备的老化、政策迭代等原因已无法正常满足现在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下所提出的生产要求,因此全国陶瓷砖名义产能125.6亿平方米,其中有效产能约100亿平方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建筑陶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1026家,较2021年,22家退出市场。规模以上建筑陶瓷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降低4.1%,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2.69%,销售利润率为4.74%,比上年同期减少1.14%。期末应收账款净额234.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8.91%,期末产成品库存367.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1%。规模收缩、利润减薄、账款积压、库存增长的情况在行业企业中普遍存在。 2、建筑陶瓷主要产区运营情况 由于受疫情冲击、需求减弱、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攀升、环保监管等因素影响程度不同,2022年,全国各大建陶产区的运营情况分化明显。 受能源成本创历史新高及房地产暴雷影响,2022年广东瓷砖开窑率创历史新低,生产线闲置率较高,全年开窑率平均不足40%,生产周期在8~9个月;四川受夏季高温缺电、重污染天气频发、环保整治等影响,全省中小企业较长时间停产,大中型企业也受到不小的减产影响;江西产销情况虽然在全国依然领先,但受市场影响,多家企业也遭遇了较长时间的停产,高安集中供气的改造对企业生产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全年平均开窑率也仅在70~75%,生产周期达到9~10个月。 2022年,福建、广西、辽宁、云南、贵州等产区实现产量不同程度的增长。受疫情影响较小且具有能源成本优势的辽宁产区表现尤其亮眼,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陶瓷产业园区创下产区企业开工率100%、生产线在产率连续8个月超90%的好成绩。 3、建筑陶瓷产品结构 从产品结构上看,抛釉砖、瓷片、中板、仿古砖四类产品年产能**,占比均超总产能的10%。其中,抛釉砖和中板也是近两年扩张幅度**的品类,产能的高基数、高增长反映了市场对这两类产品的青睐,但几乎遍及所有产区的跟风投产也给行业带来了价格缩水、利润变薄的隐忧。 2022年各类瓷砖产品产能占比 除抛釉砖和中板的持续火爆外,岩/大/薄板、厚砖/地铺石/景观砖等产品近两年也实现了生产线和产能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传统的瓷片、抛光砖、外墙砖、仿古砖等品类生产线及产能急剧萎缩。 4、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陶瓷产业 据世界瓷砖论坛数据,在统计期内的2006年至2021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一直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的瓷砖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对稳定全球产业格局、保障全球市场供给、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平稳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全球瓷砖产业受到高气价、高通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陶瓷砖产业在全球经贸往来中的“稳定器”作用更加凸显。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近年来,我国陶瓷砖出口量连续下滑。2022年,我国共出口陶瓷砖5.8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27%,受出口单价上涨的推动,陶瓷砖出口额达49.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07%。出口总量的缩减一方面是由于多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导致我国陶瓷砖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中国陶企海外建厂也满足了部分国际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国的崛起也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冲击。2020年,中国产品出口单价为6.64美元/平方米,居中低位。中低价格产品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作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土耳其、巴西、墨西哥等国的出口单价均低于中国。在成本增长、市场缩小的双重压力下,提升产品附加值,向价值链高段攀升是我国陶瓷产品的转型方向。 5、新产品与新技术 2022年,建筑陶瓷类产品共申请发明专利722项,申请数量同比增长12.11%,建筑陶瓷行业继续维持加速研发与持续创新的态势,同时受国家政策导向,技术研发朝着更绿色、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2022年度发明专利的关键词包括:“薄型化”、“耐磨”、“瓷砖胶”、“装配式”、“智能化”、“固废利用”。 建筑陶瓷产品专利中,结构性能研发方面,耐磨性能相关专利申请数大幅增长,反映出行业在耐磨性能的提升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研究。功能方向的研究较为发散,防滑、抗菌、防潮、环保等安全健康相关的功能仍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外观专利方面,注重柔光、哑光、玉石等光感或质感的较多,反映出简约舒适装饰风格仍是当下流行趋势,亮光、珠光、金属色等风格特点在专利中也有体现。同时,“装配式”建筑陶瓷专利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装配式瓷砖、装配式岩板方面开展研发工作。 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的大背景下,叠加企业降本增效的切实需求,固废利用方面的研究较2021年明显增加,研究主体主要为行业头部企业和科研单位。另外,“薄型化”成为一个高频词,这既反映出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风向,也是企业在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双重诉求的驱动下对产品薄型化、轻量化的追求。 瓷砖胶相关专利出现井喷式增长,这主要是受到2021年12月14日住建部发布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及生产安全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目录(**批)》导向影响。根据《目录》,“饰面砖水泥砂浆粘贴工艺”被列入淘汰目录,可替代的施工工艺、设备、材料为“水泥基粘接材料粘贴工艺等”。 2022年针对建筑陶瓷氢氨能源燃烧技术研究也开展了大量工作,氨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替代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较低、安全可靠和工业基础良好等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氨燃料已在内燃机等能源设备中燃烧供能。国内外学者对氨燃烧特性和燃烧机理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氨火焰的燃烧速度、火焰结构、火焰稳定性、污染物排放特性、氨燃料的应用及化学动力学机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氨燃料早日成为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打下了的基础。 氢氨零碳燃烧技术在陶瓷行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2年12月,该项技术在佛山欧神诺陶瓷公司的30米长辊道窑完成试验,零碳氨燃料烧制的建筑陶瓷砖问世,标志着氢氨零碳燃烧技术应用在陶瓷行业技术上的可行性。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一是氨气的价格较高,比天然气贵一倍,二是氨气燃烧的安全性评估,三是氨气的来源,必须是绿氨,才有“零碳”效果。
二、2022年卫生洁具行业运行情况 1、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2022年,我国卫生陶瓷产量为1.67亿件,较2021年减少25.1%,为统计周期内(2002至2022年)出现的**幅度下滑。受全球范围内高通胀、疫情反复、建筑行业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卫生陶瓷内外需双双减弱。其中,卫生陶瓷出口量为1.07亿件,同比下降2.96%;而造成卫生陶瓷产量断崖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疫情多点复发所导致的市场终端受阻,以及主要产区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不小的冲击所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卫生陶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 375 家,较2021年增加12家。我国水暖管道和建筑金属装饰材料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 1269 家,较2021年增加202家。在我国卫生洁具产业发展受到“散、乱、小”制约的背景下,规上企业数量的增加标志着产业发展向规模化、规范化迈进。 2022年,卫生陶瓷和五金塑料卫浴板块均出现主营业务收入降低、亏损企业面变大、应收账款增加、成品库存增加、负债总额增加的情况,反映出卫生洁具行业整体运营的困境。 在产区运营情况看,卫生陶瓷产量排名前三的广东、河南、河北产区下滑幅度均在20%以上。随着湖北、重庆产区承接产业转移进程持续推进,新建、扩建大产能项目不断落地,两产区产量较上年实现逆势小幅增长。 2、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卫生洁具出口情况 据《陶瓷世界评论》数据,2021年,全球卫生陶瓷总出口量为390万吨,中国卫生陶瓷出口量为192.85万吨(约合1.07亿件),在全球总出口量和亚洲总出口量中分别占比49.45%和77%,继续保持全球**出口国的地位。 2022年,我国五金塑料卫浴产品出口总额为107.86亿美元,同比增长0.89%。出口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价格上涨驱动的,除淋浴房外,其他五金塑料卫浴产品出口量整体较2021年有所下降,降幅在10%左右;水龙头、塑料浴缸、坐便器盖圈的出口额较上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近年来,我国卫生洁具产品出口呈现稳定上升兼有小幅震荡态势,2022年出口贸易未能延续强劲的上涨趋势是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首先,2020年疫情冲击全球卫生洁具产业,2021年我国卫生洁具产业率先复苏,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多项数据创下近年新高,在2021年的高基数前提下,由于缺乏新的增长引擎,高速增长难以复制。此外,由于我国卫生洁具主要向欧美等国出口,目的国和地区在2022年受到通胀飙升、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消费意愿受到抑制。此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反规避调查此起彼伏。同时,近年来,印度、土耳其、越南等国卫生洁具产业在全球头部企业重点布局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伴随外资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向外转移,使我国出口贸易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局势下,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更加注重发掘、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同时,国内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平抑日益升级的保护主义对出口受挫的冲击,谋求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3、新产品与新技术 2022年,卫生洁具行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一方面,受国家政策导向,朝着更绿色、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速,适老化产品设计已成为当前消费者的重要需求之一。2022年度发明专利的关键词包括:“智能化”、“节水节能”、“适老化设计”、“健康监测”。 与传统坐便器产品不同,智能坐便器产品更加注重对于智能控制组件及控制系统的开发,同时在健康监测配套组件研发以及环保节水等产品功能提升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另外,智能坐便器因其先天的优势,更便于与智能家居的概念相结合,目前已出现用APP来控制智能马桶进行健康数据反馈的应用等。 防冻、防烫、抗菌、节能成为水嘴产品专利中高频关键词。同时,智能水嘴产品受到市场的追捧,伴随着全屋智能化家居的发展,众多企业也开始布局智能温控、智能消毒、多功能集成的智能水嘴产品。花洒产品重点针对出水切换方式、智能控制,防烫等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相关的结构改善或功能提升。浴缸产品功能的创新与提升仍是行业研究的主要方向,除按摩、消毒、抗菌、加热等传统功能相关专利外,适老化应用相关专利数量有明显提升,主要涉及无障碍、防摔倒、便于护理等方面的设计。地漏产品的防臭、防溢、防虫、防堵塞、易清洁和排水等刚性功能研究仍是研究者聚焦的重点。淋浴房产品则聚焦在房门的结构、轨道制备、开闭控制等方面。浴室柜产品除传统的防潮功能,随着消费者对浴室柜功能需求的增加,加热、冷藏等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功能也受到广泛关注。
三、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发展趋势 1、“双碳”“能耗”等政策出台,加快建陶卫浴产业洗牌淘汰速度 建筑卫生陶瓷是我国碳排放较大的行业之一。随着“双碳”“能耗”等政策出台,“碳排放”“能耗”成为陶瓷行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明确,到 2025 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均达到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继湖北、福建、沈阳三地将陶瓷行业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排放行业范围后,广州计划将陶瓷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目前,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生产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差异较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差距较大,能源管控水平参差不齐,节能降碳改造的深入在推高新建产线成本的同时,将使本来就处在缩量洗牌的陶瓷行业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 2、智能制造与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助力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与降本增效 智能制造作为建设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在“十四五”期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工业互联网与陶瓷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对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2022年,改建、新建智能化、数字化工厂成为头部企业积极布局的重点方向。以新一代智能化技术为基础的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加速落地,形成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能源利用、质量检测、仓储物流、市场预测全面贯通的互联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的精细化、数据化、可视化管理,在提高研发效能、提升质量控制、降低能源成本、监控排放数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资本加持助力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快速提高 “十三五”期间,建筑陶瓷销售额前十家产业集中度达到18%,提高约3个百分点;卫生洁具销售额前十家产业集中度达到20%,提高5个百分点。2022年,多家龙头企业寻求资本加持取得重要进展。唐山市贺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披露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科达制造在瑞交所挂牌上市。在资本的助力下,头部企业整体规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升,行业洗牌加速进行,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凸显。 4、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加速转型,扩宽行业边界,延伸产业链条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行业正在摆脱单纯追求增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提质增效、产品升级迭代、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发展。2022年,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付问题,行业优质企业持续推进服务团队建设、服务模式创新、施工工艺改进、服务标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行业向服务转型将解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出口贸易面临多重压力,全球化布局推动产能出海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出口贸易整体受到建筑产业复苏遇冷、海外需求受到抑制、反倾销调查此起彼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多方面挑战的冲击,陶瓷砖、卫生陶瓷、水龙头等主要产品出口量较2021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为应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的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行业企业一方面更加注重发掘、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以科达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全球市场,推动产能出海,谋求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6、房地产“爆雷”推动渠道向均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房企巨头接连“爆雷”,高度依赖房地产发展的上游陶瓷供应商被殃及,面临的是账款收回延期、坏账风险增加,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企业调整经营思路,管理运营风险,一方面加强对工程集采客户风险的甄别,降低对传统工程集采渠道的依赖,另一方面积极开拓设计师、家装公司等小B端渠道,推动渠道的均衡化、多元化,使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四、2023年行业发展展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由“抗疫模式”向疫后全面恢复过度的关键年份。在海外需求走弱、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背景下,中国在三年“抗疫模式”下形成的内外需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都将出现明显的再平衡,这种结构再平衡,在带来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同时,也会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变化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房地产投资在坚持“住房不炒”、重点强调化解房地产风险、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和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背景下,各地可能根据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更多采取“因城施策”的政策促进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在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需求探底改善和供给端格局不断集中度提升优化的情况下,国家刺激性消费政策利好带来的机会,随着经济活动的恢复、逐步推动居民收入的回升与消费信心的回暖情况下,预计2023年,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有望温和回暖。由于减碳、市场竞争和环保趋严等因素将长期存在,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洗牌,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方面,随着国际形势复杂、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以及产业链向外转移等因素影响,2023年我国建陶卫浴类产品出口量将继续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全行业要坚定信心、稳中求进,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紧紧抓住RCEP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开拓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通过全球化布局来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 |